周六下午,马甸麦当劳餐厅,一个人提着几个书包进门,要了一杯可乐和一个汉堡后快步直奔二层。刚一上楼,几位相熟的朋友就和他打招呼:“大黄,今天这么晚才来啊?带了什么新货没有啊?快让我们瞅瞅!”“当然有!”大黄笑着打开自己的书包,里面是琳琅满目的奥运徽章。一群“章鱼”迅速围了上来。整个麦当劳二层,随处可见这样的徽章包,随处可见交换徽章、沟通交流的“章鱼”。这里就是徽章搜藏爱好者每周固定的聚集地,他们亲切地称为“麦二”。
雷打不动交换地
“哇,好漂亮!”两位正在麦当劳用餐的学生一页页翻看着一位叫小马哥的章友的徽章包,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枚温哥华冬奥会的徽章卖多少钱?”一学生问小马哥。小马哥微笑着摆手说:“徽章最好是交换而不是卖。这包里的徽章都是我富余的,你要是特别喜欢,我就送给你。”说着,小马哥取下这枚徽章送到学生手里……
大黄介绍说,很多章友最早相识和聚会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当时在奥林匹克公园徽章交换区,随处可见胸别多枚徽章的志愿者、工作人员、运动员以及官员相互交换,王府井的麦当劳一层是如今“麦二”的前身。奥运结束后,国内外章友天各一方,但徽章的交换却一直没有结束。章友们自发成立了中国体育徽章收藏俱乐部,现有徽章爱好者百余名。一枚枚徽章在方寸之间,记录了珍贵的奥运历史,凸显了丰富多彩的各国文化,收纳了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传递着世界人民的真挚友谊。
可不要小看“麦二”的影响力,近两年这里现在成了章友们雷打不动的聚集地,每个周六的下午至傍晚,这里都会聚集一大批奥运徽章爱好者。“麦二”的店长告诉记者:“最初不知道这些人高声喧哗聚集是做什么的,店里还曾报过警。后来了解到他们是徽章收藏爱好者,而且也是我们的顾客,我们都很欢迎。”
天南海北来相聚
说起这些章友,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其中有军人、IT从业者、公务员、厨师、工人、媒体人等。他们聚集在一起只为一个共同目标:用自己多余的徽章换到别人多余的徽章。这种“交易”一旦达成,交换的双方都会非常开心。
已经退休的老赵是章友中年龄最大的。70岁的老赵以前喜欢收藏钱币,后来偶然机会接触到了徽章,就一下子爱上了这个收藏活动。“退休了没事做,我每周过来转转,弄些自己喜欢的徽章回去,还能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在期待自己收藏的徽章能够升值的同时,更多的人看重的是交换徽章带来的快乐。网名叫“老卢”的章友说:“我是一名军人,交际圈子相对较小,但通过每个周末来‘麦二’,结交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小马哥是体藏在线网论坛里的一位版主,平时从事IT业的他最早是从网上发现到了这样一群人。小马哥说:“常年在这个圈子里玩徽章,大家彼此都很熟悉了。但有意思的是,大家仍习惯用网名相互称呼,比如有叫‘票根’的、有叫‘欧鸭鸭’的、有叫‘龙的传人’的……而所有章友们共同的绰号叫做‘章鱼’”。
相比其他藏品,体育徽章成本低,易于入手。而且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大赛来临之际,特许经营商都推出新的徽章,各个运动协会、媒体、赞助商也会出章。这些执着于徽章交换的人,充分享受着徽章交换带来的快乐,同时也非常看好徽章未来的升值空间。“短期看,2008的奥运徽章不会有很大的升值,一枚不论多有价值的徽章,也不论多么稀少,最多2000元人民币,但要再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将大不一样。”一位叫王舒的章友告诉记者,只要到EBAY上看看就会知道,100年前的奥运徽章,有的可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国际市场建友谊
作为收藏徽章的一个群体,这些章友们定期会组织活动。每月月初有义拍和义卖活动,每到大赛来临,章友们还自发组织旅游交换徽章的活动。世博会去年在上海举行,章友们一起在上海租了一间屋子,从早7点一直到晚10点,都在世博园里交换徽章,很多人可谓把年假用到了极致。晚上回到“家”,这些同吃同住的章友,还会讲讲徽章交换发生的小故事,彼此欣赏一番,也彼此交换。今年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章友们更已经相互约定,一起奔赴大不列颠,前往伦敦淘章。 |